2018年08月31日 作者:
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及发展战略
近年来,智能驾驶技术方兴未艾,科技和产业巨头纷纷布局激光雷达感知传感器、车载通讯硬件/服务、高精度地图、车载智能芯片等领域。
产业界估计,到2035年,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千万台量级。
从国家战略规划层面讲,工信部、发改委等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其中《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中明确提到:
建设支持车辆智能计算平台体系架构、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构建软件、硬件、算法一体化的车辆智能化平台;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
IPOS——智能感知定位模块
立得空间集19年移动测量系统及高精度地图研制生产经验,正式发布集视觉、卫星、惯性、通讯、高精度地图,以及位置增强服务于一体的智能感知定位模块——IPOS(Intelligent Perception and Orientation Service Module)。
“物联网+感知+高精度定位+服务”
深度融合
智能网联汽车本质上是产业链的生态重构,高通、恩智浦等主流芯片厂商面对此发展趋势,已开发出性能强大的神经网络芯片,主流车厂也在积极布局高性能车载ECU。
智能感知定位模块针对战略合作伙伴订制化需求,免费提供多源融合导航IP核,构建多方共赢的良好生态环境。
大数据应用支撑
作为全球首款针对智能网联汽车应用的感知定位服务模块,多源融合的感知定位精度是用户关注的核心技术指标。基于高可靠前提下的“高性能”,是智能感知定位模块的第三个特点。
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高度自动化驾驶,关键在于地下车库等使用条件下的“最后一公里”精确定位。以实际使用场景为例:自动驾驶汽车从环线下驶出,经过高楼林立的城市峡谷,准备停靠至购物中心的地下停车场。
成本是制约规模化应用的重要因素。为此,设计团队采用混合态设计思想,既保持较高精度,也使之具有比肩同等精度MEMS器件的价格优势,真正做到万元的价格,十万元的性能,最终目标是在量产万台情况下达到千元消费级水平。
同时,智能感知定位模块还具有OTA云端在线升级能力,软件终生免费维护升级,极大降低了使用维护成本,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版权所有 ©2018 北京秀友科技有限公司
经营许可证 B2-20090067 2009 ishowchina.com 鄂ICP备11014444号-2 甲测资字42002001
全景审图号GS(2013)6014、GS(2011)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