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5月26日 作者:
自2016年以来,为推进国内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系列利好政策和产业规划陆续出台,国内机器人行业呈现井喷式发展。
根据我国规划,到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
机器人市场不断扩大
成为世界机器人最大消费国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机器人换人”大潮下,中国已连续两年坐上世界机器人最大消费国的宝座。近年来,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预测,到2020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美元,2016-2020年的平均增长率达到20.5%。
当前,我国机器人市场进入高速增长期,工业机器人连续五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需求潜力巨大,特种机器人应用场景显著扩展,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国内机器人产销量的增长,也带动了整个机器人产业链的发展。机器人产业链全景图如下:
根据应用场景的主要机器人分类如下:
机器人相关政策支持
中央主导各地跟进
在我国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当下,智能制造被列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的主攻方向,也是产业创新的重要阵地。机器人产业则是其中重要代表。
早在2006年2月,我国就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将智能机器人列入前沿技术中的先进制造技术。
2013年底,工信部发布《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进行了战略层面的规划指导。
2017年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明确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新兴产业。
2018年工信部等部委陆续出台一系列后续产业发展促进措施。
与此同时,全国各省市细化机器人产业区域布局,各地机器人一揽子政策正在加快酝酿中。
今年“两会”,也有不少提案涉及机器人、人工智能等内容。
机器人产业集群效果初显
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
整体来看,我国机器人产业园建设呈现出“全面开花,区域集中”的特点,全国各主要省(直辖市)大部分建有机器人产业园,而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则成为了机器人产业园的集聚之地。
我国主要区域机器人产业发展侧重点各不相同,由各地区独特的研发能力、市场应用、人才资源、政策支撑和金融环境推动形成。
1\京津冀地区以较高技术研发能力、人才集聚度和金融活跃度为主,形成以智能型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为主要方向的产业链条。
2\长三角地区以雄厚的产业发展基础、齐全的产业配套、庞大的应用市场为条件,打造全国领先的完备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条。
3\珠三角地区凭借政策措施与金融手段、应用对接结合,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产业链初步形成,创新创业氛围相对浓厚。
4\东北地区依托技术研发基础,形成数家规模大、综合实力强的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
5\中西部地区作为机器人产业的后发区域,以政府政策为导向,以引进培育为主要方式,通过规划布局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以工业机器人为主、特种机器人为辅的产业链雏形。
国产机器人持续发力
国产机器人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在规模总量、核心技术、市场应用、企业实力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近年来国产机器人市场竞争格局出现的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充分显示了部分国产工业机器人产品和核心零部件拥有与国外知名品牌相竞争的实力。
测绘是机器人不可或缺的支撑技术,立得空间历经20余年的技术积累,通过先进的移动测量技术为机器人提供“眼睛”和“耳朵”,帮助机器人像人类那样自由行进。我们先后开发了机器人感知与自主导航系统、巡检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AMR(Autonomous Mobile Robot)、无人运输车、农业植保机、防疫机器人等产品。
立得空间创新研发了具有领先水平的传感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扩展的通用型机器人平台,可实现客户的不同需求,适用于室外、室内及半封闭,爬坡等多种复杂场景环境。
可代替人工完成配送各类货物、材料、零件、快递、耗材等任务,为企业节约用人成本,提高配送效率,完善货物运送体验,通过新型智能化手段为企业带来高效、便捷、灵活的全新体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如此众多的政策的扶持下,我国的机器人行业,在核心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应用领域拓展、区域集聚发展等方面必将取得积极进展。(文章转自立得空间公众号)
版权所有 © 北京秀友科技有限公司